阅读历史 |

八百零二章 平河湟策(2 / 2)

加入书签

之势万不可错。

章越写到这里,已是额上冒汗,众人也是有几分心焦,可以说整个熙河路以后何去何从便在这一张薄薄的札子上了。

这时黄好义正在门外,本是要进来问一问是否用早饭了?

但黄好义却给蔡京推了出去。

这个时候谁不会想到饱腹二字,饭以后吃的机会多的是,但人生与国家的命运往往抉择就在这么呼吸之间。傲

章越文思敏捷,不多时千余字的文章已是书就,临最末时章越写到……臣书生也,不足以讲大事,至于不达大体,不合机变,惟陛下宽之!

书生论国事,往往不切于实际,这话章越写来,即是臣子的谦虚,也是臣子应尽的本分。

写到这里,章越临篇一叹,即便此疏上去最后落个不切实际的书生之名,但当朝宰相,当初谁不是个书生了?

自己从束发读书,再到如今至方面之任,万幸的是这点书生报家国的热忱从未变过。

章越写毕后,当即离座。

蔡京等人当即上前饱览全文……

蔡京看了一半,猛地抬起头。论及写文章,眼前这位才是自欧阳修后,当世可称第一流的大宗匠,自己果真还是差得远了。傲

蔡京读完不由自惭形秽,他初时还为章越与王中正闹翻而担心,但如今想到王中正这等人给他提鞋都不配。

看着章越临轩沉思的样子,蔡京心想,千载以来,我华夏虽多有王中正这等小人作梗,但每逢危急之时,总有一二俊杰站出,立为中流砥柱。

此平河湟策一出,熙河已安!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