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9. 价三十两 目总前手里总共有三十瓶。……(1 / 2)

加入书签

“辛、鲜、咸、香, ”彭大姐夫仔细品尝后说道,“此辛味并不稀奇,只是如何能将这几种味道融为一体”

辛便是辛辣。

江诺原本想着, 这辣粉的味道应当着重在“辣味”, 谁想到彭大姐夫在意的确实粉包整体的味道。

“这粉包里的辛辣味,与彭大姐夫认知里区别如何”她问道。

她过来之后, 基本没怎么接触过辣味,或者说除了酸咸味, 她很少尝到别的滋味,对这时候用的辣味调料知之甚少。

但她知道, 哪怕不是她手上的粉, 这时候的辣味原料应该也极其昂贵。

“辛味,是芥果粉末, 是茱萸, 亦或是花椒,”彭大姐夫说着, 逐渐意识到了不对劲,“你这个粉包里的辣味,似乎有些不同。”

“我尝尝看,”彭佳慧说着, 捧起彭大姐夫喝过的汤,也喝了一口, 喝完后惊疑道,“方才你倒进去的那点粉末, 居然有如此浓烈的滋味”

江诺也认同彭佳慧的话,辣粉的味道确实极为浓郁,这也是她选择拿出辣粉的原因。

这时候各种调味料都很贵, 被许多人认为已经相当昂贵的粗盐,已经算是调味品当中相对平价的调料,更贵的其实是香辛料。

她早上找到了不少粉包,如果能卖掉,还能让她挣一笔钱。

彭佳慧夫妻俩正在喝汤,品尝汤的滋味时,江诺注意到一旁的彭母正看着那碗加了料的汤。

两口子喝一碗汤当然没什么问题,但彭母不可能跟他们喝一碗汤。

江诺坐在彭母身旁,给她盛了一碗汤,先让她尝尝“干娘先尝这个,对比之下,才能有比较强烈的味道差异。”

“好,那我试试。”彭母笑道,先捧着清汤喝了一口。

这碗汤当然不是什么味道浓烈的汤,而是最寻常的清淡丝瓜汤,主要是用于饭后解腻的汤品。

彭母喝了一口之后,江诺往汤里倒了一点辣粉。

辣粉落在汤面上,微黄的粉末层叠漂浮,乍一看实在不算是美味,直到用勺子搅拌,将粉末拌开,辣粉的颜色才融入到清汤之中。

“这也是你朋友给你的”彭母喝了一口后问道。

“对。”江诺点头。

她确实没办法解释自己手里的东西究竟来自于哪里,但既然彭家人已经误解她“朋友”的身份,把一切推到朋友身上,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我能看看你手里的瓶子吗”彭母又问。

江诺把揣在手里的瓶子放在她面前。

一包辣粉看上去分量不多,实际打开后倒出的量却不少,全部倒在小瓷瓶里,这个分量带出来走动,是最合适不过的。

再多一点,恐怕她特地用手帕纸巾做的塞子塞不住瓶口。

“你们觉得这瓶子怎么样”彭母让正在思索辣粉价值的彭佳慧两人看。

两人在这时候才注意到这个瓷瓶的特殊之处。

瓷瓶当然不算稀有的手艺,这时候也是有瓷瓶的,只是古代的瓷瓶制作技术和现代瓷瓶的制作技术还是有些不同的。

这样的改变,对普通人来说或许看不太出来,但对于平时与瓷器有许多接触的人,会比较容易分辨出其中的区别。

“奇怪,”彭佳慧皱眉,“这瓷瓶,似乎又精致又粗糙,釉面滋润柔和,色泽纯正,哪怕是官窑,要做出这样的釉面也不容易,可细节方面又有些粗糙”

江诺对瓷瓶并不了解,她本以为自己手上的这些瓷瓶,与这时候大家普遍能见到的瓷瓶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毕竟瓷器这东西,从古至今发展起来,她上学的时候,也总是听老师夸赞古代瓷器的美,那样的美似乎用什么样的形容词都无法诠释。

连老师都那样夸赞,她以为自己在垃圾桶里捡到的这些小瓷瓶,也不会太好。

她相信后世肯定有漂亮的瓷器,只是那些真正漂亮的瓷器,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丢进垃圾桶里。

结果现在告诉她,她以为不值钱的瓷瓶,居然也很值钱吗

“确实,这些瓷瓶在细节方面是有些粗糙,”彭大姐夫摩挲着瓷瓶的几个衔接口,“但釉面极好,普通瓷窑想要烧出这样的瓷瓶并不容易。”

两人说着,目光看向江诺。

江诺的神情没有特意掩盖,两人自然清楚注意到了她的神色变化,彭佳慧笑着问道“你以为这瓷瓶并不值钱”

江诺点了点头“我朋友随手给的,给的时候说的是叫我尝尝瓷瓶里辣粉的滋味,至于这瓷瓶外面不是也有的卖”

她确实不懂瓷瓶,也不知道这瓷瓶的价值。

只是不懂装懂反而会让她更加一无所知,还不如实话实说,才能够真正学习到关于瓷器的知识,万一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她可以及时反应过来。

彭佳慧见她不懂,也没有对瓷瓶的价值进行遮掩,跟她简单介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